摘 要: 科学有序推进煤炭资源型地区低碳转型,是中国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本研究基于2000—2017年山西省118个县域的碳排放数据及相关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及地理探测器方法,揭示了山西省县域碳排放的时空格局演变与影响因素。研究发现,2000—2017年山西省碳排放整体呈不断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为5.20%。大部分县域碳排放表现出显著增长趋势,山西省碳排放
摘 要: 我国水资源、能源和粮食消费总量均居世界首位,且呈持续增长态势,生态系统压力较大,如何实现水-能源-粮食-生态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通过构建水-能源-粮食-生态系统综合评价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重心和标准差椭圆与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2006—2021年30个省份耦合协调度时空特征、演变格局与驱动因素。结果显示:第一,各省份水-能源-粮食-生态系统综
摘 要:有效减少环境污染是绿色发展的前提,也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基于2009—2020年中国25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研究自贸试验区试点政策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产业结构高级化和绿色技术创新的具体作用,同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自贸试验区试点的设立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是否具有空间辐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自贸试验区试点政策有利于减少城市环境污染;自贸试验区试
摘 要:基于2010—2021年我国黄河流域九个省份的数据,运用超效率SBM-DEA模型对非期望产出下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效率进行测度,并借助Global-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对黄河流域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研究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效率及变化特征。结果发现:第一,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效率值呈波动上升趋势,黄河流域下游绿色发展较为平稳,各省份之间绿色发展效率差距较大;第二,黄河流域存在较
摘 要: 环境保护税(EPT)作为引导高耗能企业改善生态环境的关键政策工具,备受社会关注,分析环境保护税实施的效果及作用,对贯彻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实现高耗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13—2022年中国A股3个高耗能行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的上市企业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分析环境保护税对高耗能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通过回归分析、调节效应分析和异质性
摘 要: 书院制改革是高校提高育人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从哲学层面思考与高校书院发展密切相关的人与技、扬弃与创新、定位与站位等的关系对呈现高校书院的价值、指导高校书院高质量发展尤为重要。首先,书院更注重学生人格、思维的培养,更重视价值观教育,而学院更强调学生技能、专业素养的培养。书院与学院共生共存的现实及二者协同发展中暴露的困境使得如何平衡二者关系成为不可规避的话题。从马克思的人
摘 要: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人工智能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教育主体话语权弱化、信息传播迅捷、矛盾激化风险高等问题,要通过构建智能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格局,强化工作队伍建设,优化多场域教育内容供给,创新工作制度,保持价值理性等途径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迭代升级,实现教育主体全员化、教育内容精准化、教育载体沉浸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图景。
摘 要: 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目标。培养批判性思维有不同的教学路向,但最基本的途径是逻辑通识教育。批判性思维的兴起引发了逻辑通识教学改革的不同路径:一方面,它引起人们对传统逻辑的回归,主张逻辑通识教育应以传统逻辑、普通逻辑、导论逻辑为主要内容,强调能力的培养和素养的形成;另一方面,形成了非形式逻辑新体系,主张以论证为主线重组逻辑学理论内容作为逻辑通识教学的基本内容。通过对两种
摘 要: 能源产业低碳发展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全国“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当前,黄河流域能源产业低碳发展面临能源基本法缺位、单行法体系不完整、现行能源法律与《黄河保护法》衔接不足、低碳技术创新及能源产业市场驱动缺乏法律保障等问题。提出加快《能源法》立法进程、促进能源立法与《黄河保护法》目标协同、完善能源产业低碳技术保障机制、法律确认流域可再生能源优先发展地位等建议。同时,应建
摘 要: 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对我国生物多样性带来的不利影响,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法治建设必须面对的问题。目前,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缺乏应对气候变化的针对性规定,相关法律在指导思想、立法目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制度构建等方面存在不足。为此,建议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顶层设计,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运行机制,鼓励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治理,构建科学严谨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制度,建立兼顾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
摘 要: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是解剖共同体逻辑、探究个体与共同体分裂的重要方面。马克思从《德法年鉴》时期对黑格尔的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批判开始,站在解放全人类的高度对两者进行了深刻分析与重新定义,作出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论断,阐明了“市民社会”是真实而异化的共同体,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剖析中揭露出以“国家”为主要形式的政治共同体的虚幻本质和导致分裂的私有制根源。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马克思展开了共
摘 要: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当前国家为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识”而着力实施的战略性文化工程。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在诉说历史事实、彰显文化意义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在国家文化公园体制下,要充分认识黄河文化资源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利用其在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研学考察、教学科研中的育人作用,以多元文化展示强化历史文化记忆、以多种展示方式丰富展示场景、以沉浸式体验提升文化感受效果、以多元主体需求增强公园
摘 要: 新时代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紧跟时代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正确指导方向、坚持在继承传统中创新发展、坚持发挥制度和法律的保障作用。新时代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意义重大,为培育时代新人提供抓手,为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基石,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精神生活的需要提供支撑,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动力。新时代推进公民道德实践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加强个人品德建设,抓好重点人群道德建设,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