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教学经验一词已被广泛使用,已有界定主要基于来源、本质和功能三个角度,形成对教学经验的认识。教学经验是指学校授课教师通过不断地从书本或与人交往中直接获得,并持续总结反思自身教学实践经历所形成和积累的持续变化的认知和行动图式。教学经验具有个体性与共享性共存、稳定性与动态性同在、实践性与反思性互依等特征。教学经验与教育经验、教学智慧、教学机智、教学常识、教学理性等相关概念既有联系,又有
摘 要 “教联体”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抓手,以一体化理念赋能基础教育育人方式改革,为促进区域政、校、家、社等主体协同互动而形成的一种教育共同体。“教联体”具有目标一致性、主体多元性、区域适应性、过程协同性等特征,这些特征共同构成“教联体”运行的基础。“教联体”的构建有利于打造协同育人平台、深化区域教育、促进学段衔接和服务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联体”构建需要通过凝聚协同共识,健全
摘 要 中小学校长新质领导力培养既是对新时代挑战的有力回应,也是构建新质教育生产力循环的必然需求,又是鉴别与培育预备新质人才的基本前提。基于新时代的人才需求与复合领导力的概念框架,构建涵盖技术性领导力、理性领导力、感性领导力的三层八维的中小学校长新质领导力模型,并提出校长新质领导力的培养路径:基于政策引领,完善校长培养选拔体制机制;基于标准制定,健全校长专业标准评价体系;基于培训优化,
摘 要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建设基础教育强国的重要抓手。当前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高质量发展面临内卷化、形式化和同质化的困境:内卷化导致集团化办学陷入规模扩张而无质量提升;形式化导致集团化办学徒有办学之名而无指向公平理想的办学之实;同质化导致集团化办学在实践中千校一面,特色湮灭。为打破“三化”困境,促进集团化办学高质量发展,提出通力合作、系统发力的破解路径:
摘 要 数智技术赋能校本教研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途径。数智技术嵌入校本教研,重构了教研合作的可为边界,突破了教研空间的二维局限,创生了教研评价的立体模式,为革新传统校本教研形态、推进教育科研方式转型提供了机遇。但是,过度数智化也可能导致主体意识的式微、教研能力的退化及交互诉求的弱化等现实困境。为破解这些难题,应在顺应数智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促进认知升维,塑造主体价值观;加强技能拓维,增
摘 要 教师是影响学生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其数字能力与素养的程度影响学生人工智能的整体能力和素养的培养。解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人工智能能力框架》,发现其遵循“重申以人为本、强调增强人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人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三大基本原则,整体内容设计体现为“一个导向、三维进阶水平、五项核心能力”。在此基础上,从专业发展的批判性、主动性、创新性、差异性等视角对AI时代的教师数字能力发
摘 要 生本是常规班会课生成和开展的依据。常规班会课具有整体性与阶段性、普遍性与特殊性、预设性与生成性、封闭性与开放性相统一的特点。理论上的应然水平与实践中的实然水平之间的差距是常规班会课生成的必然逻辑。班主任在开展常规班会课的过程中,存在行为主体不明确、中心话题不明晰、过分强调学业成绩和班会模式老套等问题,因此,班主任在召开常规班会课时,要厘清常规班会课的目的,明确行为主体、中心话题
摘 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跨学科学习”任务群设计的两类学习形式,其中一类是围绕“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的跨学科学习。“话题”虽有利于增强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但它是一个日常用语,必须选择“话题”中某一事理进行探讨,将其问题化,即将其转化为推动跨学科学习活动的“驱动性问题”,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才能聚焦并持续开展,有利于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话题”转化为“问题
摘 要 学科实践是新课程的关键词,意味着素养时代育人新范式的形成。学科实践的二重性在于学科性与实践性,具体到数学学科即是以数学家认识世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数学学科实践具有重要价值:从教学目标层面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达成,从教学过程层面化解数学题海训练的弊端,从教学方式层面撬动数学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转型。数学学科实践的落实需要突出数学学科的实践性,特别是探究性实践活动,用“
摘 要 读写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具体体现。针对当前初中英语读写教学现状,研究以核心素养为统领,采用主题式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构建了明确教学目标、整合阅读素材、创设主题情境、构建写作支架体系的“六步”主题式教学法,以读促写、以写带读,鼓励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实现阅读与写作、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融合。 关 键 词 主题式教学;读写教学;初中英语
摘 要 数学目标设计在中学地理跨学科教学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而实践中存在着目标定位模糊、学习表面化及教学内容机械叠加等问题。为此提出KUDB逆向双线设计策略:依据主题定素养(B)、设活动(D)、明概念(U)、列知识(K),并在此基础上调整,形成层次清晰、逻辑严密的目标体系。此方法旨在确保教学目标既体现地理学科特点,又强化跨学科学习的综合性,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此外,在实践理性的基础上,教
摘 要 随着社会现代化发展与共同体经济建设的推进,人才需求也呈现多元化,其中以综合型与专业型人才为主流。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因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优化与变革。教育改革的主阵地在学校,重点在课堂,应充分落实全面发展育人的基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目标,让课堂能在有效时间内实现育人综合效果最大化。以初中生物学课堂为例,基于模块化教育主要代表理论的视角,任务化、模块化课堂在课堂的时间、效
摘 要 数字教科书建设是中国特色高质量教材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探究其逻辑遵循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数字教科书建设遵循以学生为本位的起点逻辑、以教学为核心的价值逻辑和以技术为工具的形态逻辑,旨在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全面发展。基于此,提出数字教科书建设的实践路径:明确发展方向,为数字教科书建设赋魂,即明确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价值方向、提高学生数字素养的目标方向、锚定教育强国建设的战
摘 要 “三史”特指“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是阐释与传播史学研究新成果、历史教学渗透重大主题教育与构建历史教材学术话语体系的重要依托。新版初中《中国历史》教材特别注重吸纳“三史”学术新成果,在其上册第一单元构建了“三史”学术话语体系的基本框架。“三史”学术话语体系的教学实施应以教材政策话语为导向,把握教材的史学话语构建
摘 要 纵观2024年中考物理试题,呈现了“以立德树人为根”“以核心素养为魂 ”“以全面发展为舵”“以引领教学为旨”的特点;发挥学业评价的导向功能,激发学生学习潜能,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物理学的有趣、有用;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学会合作,促进其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引领课程改革,转变教学观念,进而助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基于上述解读,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关 键 词 中考物理;命题
摘 要 数字教材是教材适应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必然产物,数字教材建设也是各国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的行动之一。日本基础教育阶段建设数字教材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建设教育一线环境为目标,并在设计理念、系统建设、开发模式以及保障机制四方面颇具特色。作为数字教育的核心资源,数字教材建设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影响日益增大。基于日本基础教育阶段数字教材建设的经验,我国应加快推动多元主体参与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