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中旬,春寒料峭,北京还飘起了难得一见的春雪。李树峰老师和我带着中国艺术研究院研一、研二的部分学生奔赴内蒙古响沙湾进行创作实践。响沙湾景区曾经与《中国摄影家》杂志合作过五届国际摄影周,玛格南摄影师等在此展开过轰轰烈烈的大PK。这次是7名研究生与响沙湾景区的7名员工用小米新出品的15 Ultra手机进行为时24小时的PK,大家感觉很有意义。 相比较手机摄影刚兴起时所带来的全民摄影狂欢,现在的手机
[展讯] 马丁·帕尔:简明扼要 展览时间:2025年3月14日至7月13日 展览地点:上海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 展览由上海Fotografiska影像艺术中心与玛格南图片社合作推出,是马丁·帕尔(Martin Parr)在中国的首次个展。展览以11个重要系列为核心,呈现了近400幅跨越帕尔50余年摄影生涯的代表性作品。作为展览的核心内容,帕尔的经典系列“非从
“深挖一口井”的箴言,让我从武术爱好者成为少林文化的影像阐释者。 阳丽君:你最初的艺术启蒙源于什么时候?什么样的经历催生了你的摄影爱好? 李铁强:我出生于河北省任丘市粱召镇南芦村。上初中时,我练得一手好字。因为字写得工整,中学时期便担任板报主创。那时候,板报之间还有评比,于是我常常思考如何突破千篇一律的编排模式。虽然擅长书法,但静态文字确实难以传递动态的生活气息。受语文课本插图
安妮·扎哈尔卡(Anne Zahalka,1957-)是澳大利亚最具影响力的摄影媒体艺术家之一,其四十余年的艺术生涯始终关注文化与环境之间的张力,通过充满幽默与批判性的视角,重新审视历史叙事与生态议题。扎哈尔卡的镜头犹如一柄手术刀,精准地切入西方文明构建的视觉神话。从1987年德国贝塔尼恩艺术家之家(Künstlerhaus Bethanien)驻留期间的作品“相似性”(Resem
现代向后现代的转身,本质是对“元叙事”(依靠元话语使自身合法化的科学)的怀疑。也即以 完整性、 目的性、连贯性、 统一性为特征的叙事被逐渐消解,并走向否定普遍性和确定性的“微型叙事”。 进入后现代,摄影一以贯之且尤受推崇的客观性—雄辩强据—被识破并在落寞中喃喃自语。摄影的机遇性、选择性打破这一哀婉沉寂局面,摄影创作再次生发洇润之气。具体表现为,艺术家不再执着于确定的意义、特定的历
作为一名文化馆的基层摄影干事,李建淮始终在地方建设的一线举起相机,以一种质朴、本真的视角记录下如东人民开荒垦殖、兴修水利的历史现场。 仅仅把握住摄影的现场性,还不足以支撑留下这样一份厚实的影像作品。在基层摄影工作中,需要摄影师克服的困难远比想象中多。相机和暗房设备的购置,胶卷、药水和相纸等耗材的花费以及底片的保管都需由李建淮自己解决。沿海城市潮湿、多雨,没有干燥箱,为了防止底片受
15年来,我用镜头凝视着白洋淀这片水域浸润的动人故事—船工黧黑的手掌在桅杆上磨出厚厚的茧纹,芦苇荡间萦绕着梆子戏铿锵的历史回响,苇编艺人指尖编织着跃动的经纬线。这些平常生活被定格为永恒影像,记录着这片水域承载的历史记忆与生活智慧,见证着这片水域从传统渔业到现代旅游业的时代转变,拼贴起曾经失落的或即将消逝的文明碎片。 这些被定格的日常,不是关于我个人的乡愁叙事,而是
在当代中国发展浪潮中,一个特殊的劳动群体—钟点工,正以候鸟般的迁徙轨迹勾勒出城乡互动的时代坐标。2018至2024年,我将镜头聚焦于这些穿梭在城市不同家庭的钟点工。她们大多是从田野走向楼宇的乡村女性,带着泥土的质朴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在现代化进程中完成着个体命运的蝶变。 她们大多月均收入超过五千元,在劳动中实现自我价值,并为子女的发展构筑阶梯。我拍的这些影像档案,
十余年间,我行走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人相知相遇。无论在城市街头,还是音乐殿堂,音乐打动了我,我便用相机记录下那些动人的瞬间。这瞬间画面的背后,还有着更为动人的故事,于是我又将那些故事记录下来。 《市民乐队》,2012年6月拍摄于立陶宛普伦盖市广场。我钟情于立陶宛的建筑、街道、教堂、绿地等风光,以及这里人们充满阳光的笑脸。在立陶宛,既有先锋艺术家,也有传统文
自1997年在柳钢集团成为一名专职宣传工作者起,二十多年间,覃守超的镜头几乎没有离开过他生活、工作的这片区域。正是在对无比熟稔的眼前之景的反复观察中,他深化了对摄影的认识—从“宣传”到“形式主义”再到“纪实”,继而又通过摄影让现代生活中人们日用而不觉的事物—钢铁—以一种客观、完整却陌生的面貌呈现,并赋予其关于现代性的反思。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关于钢铁工业的视觉印象中,占据主导的
2008年的一天,我在午睡时间溜出家门,来到邻居奶奶家玩耍。奶奶家的院子里满是花草,空中垂吊、花架静置、匍匐在地,形态各异,让我目不暇接,就像鲁迅笔下的“百草园”。这时,受汶川地震影响,河南出现余震,瞬间的眩晕与满目的花草同时印刻于我心底。至大学时,众多人在余震中惊慌寻找、呼喊我名字的场景时常出现在我的梦境中,让我惊醒亦茫然,也时常觉得虚幻和喧嚣,此时,记忆中的百草园便更显幽静与珍
被称为“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那里有雪山圣湖、冰川花海等自然奇观,还有雪豹、兔狲、岩羊、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等高原独有的美丽生灵,这些自然奇观和美丽生灵很多都正在消失或面临各种威胁。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给原本遥远寂静的高原带来许多变化:更多的公路和汽车、牲畜和围栏、住家和工商业,曾经是野生动物天堂的“无人区”有了车来人往,加之气候变暖带来的冰川消融,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场退化、土地沙
2024年5月18-26日,重庆市摄影家协会组织“长江正源-金沙江-虎跳峡自然与人文影像科学考察活动”,以长江上游金沙江-通天河-沱沱河为主线进行科学考察与摄影创作,总行程4000多公里。 拍摄过程十分艰辛,却收获颇丰。长江正源姜根迪茹冰川海拔5370米,风光壮美,全体队员先拍摄长江源日落、晚霞,半夜不顾高反又起床拍摄雪山、冰川、银河、星空等奇观。23-26日,考察团从唐古拉山镇
大画幅摄影(Large Format Photography),是在摄影术发展过程中,因为出现“小画幅”和“中画幅”的摄影,才产生的一个相对独立的摄影类型。一般来说,当今的大画幅摄影,是指用底片片幅为4×5英寸及以上相机拍摄的照片。 在摄影诞生之初,早期摄影者使用的照相机和感光材料的规格大都属于大画幅范畴,但并没有“大画幅”这一明确的概念。那时没有放大技术,都是接触印像,摄影师想要得到大的照片,
19世纪苏格兰画家大卫·屋大维·希尔(David Octavius Hill,1802-1870)与摄影家罗伯特·亚当森(Robert Adamson,1821-1848)的合作,作为绘画与摄影的初步结合,在摄影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先导意义。他们的合作始于1843年,当时希尔计划创作一幅囊括470位牧师肖像的巨幅画作,他采纳了物理学家大卫·布鲁斯特爵士(Sir David Brewster,1781
“迭映”系列是我近三年来基于GFx-100s中画幅相机的技术特性,在安徽、云南、四川、山西等古文化遗存富集区域展开的摄影创作尝试。创作聚焦于古石窟石刻、古村落、古寺庙、古泥塑等文化遗存,试图通过多重曝光将不同时空的视觉元素于画面中重构,使作品略带梦幻色彩,展现历史沧桑感。 作者简介: 李恩中,1957年生于内蒙古,中国摄影家协会会
疍家人是水上居民的统称。一条船既是疍家人一家老小的居所,也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生产工具,他们以渔为业,以船安家。 近年来,三亚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逐渐建成国际化海滨度假城市,城市面貌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在三亚河入海口,随着两岸星级酒店和高档社区的日新月异,港口里的各种豪华游艇也越来越多,这里已成为三亚游艇旅游中心。长期聚居在这个出海口处的渔船、渔村则逐步被搬迁,取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