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飞:刘老师您好!您在杜甫研究领域深耕多年,尤其是在杜甫资料的汇编和杜诗异文整理工作上,您主持了多个重大项目,并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支持。您的研究不仅拓展了杜甫文学的研究边界,还为后续学者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能否请您介绍一下您目前正在主持的杜甫相关研究项目,分享您在杜甫文学资料的挖掘和整理方面的见解与心得。 刘明华:我在下乡当知青时就接触到李白与杜甫的诗。上大学后,选修曹慕樊先生开设的“杜诗选
〔摘要〕朝鲜半岛的“李杜优劣”之争既受到中国“李杜优劣”之争的影响,从“李杜优劣”之争中既可看出朝鲜半岛文人心态以及文学思潮的演化,又可看到其对朝鲜半岛文坛的影响。在“李杜优劣”之争的影响下,朝鲜半岛兴起了杜甫式写实诗歌和李白式浪漫诗歌两种范式,这两种诗歌范式交错发展,共同推动了朝鲜半岛文学的发展。① 〔关键词〕朝鲜半岛 “李杜优劣” 原因 影响 李白、杜甫诗名之大,不仅对中国文人产生巨大影响
〔摘要〕楚地出土文献的大量涌现,为研究战国时期楚地夏史提供了许多新线索。清华简《五纪》等关于“有洪”治水不力的记叙与鲧治水故事的相类,上博简、郭店简鼓吹禅让制和清华简《参不韦》默认夏启继位具有合法性存在抵牾,这些都对我们研读屈赋中夏代史实与传说的真实性与倾向性有所裨益。屈赋的美政思想源于中原文化中儒典“为政以德”的观念,而禅让制度又是德政思想的外化,二者绾合于明君贤臣、举贤授能的诉求。在君臣遇合的
〔摘要〕杜甫诗作与钱锺书的集部之学、四部之学以及文艺理论建构形成了三重互动关系。杜诗既是钱锺书集部之学尤其是诗学理论的重要基础,也是其经史子集四部典籍阐释不可或缺的因子,与诗画一律、虚色、通感、诗可以怨等文艺理论概念的辨析、生成与建构也有密切的关系。钱锺书的治学体系实现了对杜诗渊源、诗法与接受等诸多层面的阐述,揭示了杜诗蕴含的经史子集各部特征,杜诗对于建构文艺理论概念的原典作用。学杜、解杜、运用乃
〔摘要〕贞元十九年(803)十二月,三十六岁的韩愈被贬阳山。此事乃韩愈人生中的一大挫折,亦为最大谜团。盖韩愈本人当时即如堕云雾,百思不解。后来新、旧《唐书》、《资治通鉴》及学者的解说,更颇不相同。通过韩愈诗文的多处内证,再参酌他人诗文作为外证,相互勾连;同时考订中唐史实、前人说法,对韩愈阳山之贬进行综合分析,予以合乎情理的按断。德宗、顺宗政权更迭前后,朝政复杂,多股势力角力,新任监察御史韩愈深陷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