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是豆科植物固氮的重要方式,苜蓿作为一种优质豆科牧草,应用苜蓿根瘤菌剂可以提升豆科牧草的固氮功能,提高苜蓿产量,降低氮肥使用量,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结构,还能够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进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介绍了根瘤菌研究和应用概况,从根瘤菌、苜蓿根瘤菌剂及促生菌与根瘤菌共接种等方面对苜蓿生长影响进行综述,并对根瘤菌及相关菌剂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苜蓿;根瘤菌;促生菌;
摘要:硒(Se)是人和动物必需的微量元素。适量施用硒肥可促进作物生长、增强抗性、提高产量、改善品质。不同价态Se被广泛应用于减缓作物遭受各种胁迫损伤,增强作物抗性及光合能力等领域。在资源、环境、人口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日益重要背景下,对Se肥改变作物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品质的研究将会不断增加。本文从外源Se在作物抵御生物胁迫与非生物胁迫、提高光合效率、促进营养物质摄取、提升产量品质方面发挥的作用,现
摘要:木本油料产业是我国经济林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优质食用油的重要来源。张掖市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和多年来积累的产业基础,使其成为甘肃省重要的木本油料主产区,但由于缺乏规划和扶持,仍存在木本油料树种良种选育滞后、产业链条短缺和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制约着木本油料产业化进程。通过对张掖市木本油料产业进行SWOT(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分析,提出了加快种苗基地建设、强化科技赋能力度、加大政府政策支持
摘要:天麻作为药食同源植物,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新鲜天麻因其良好的口感、丰富的营养及保健功能等优势,深受消费者欢迎,市场需求量日益增长。但由于鲜天麻采挖期短,易腐烂发霉,严重影响品质,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天麻,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查阅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了天麻品质与采后保鲜技术的研究现状,梳理了影响天麻品质及采后保鲜的因素,并对提升果实品质和贮藏保鲜的方法进行
摘要:研究筛选会宁半干旱地区抗旱高产优质玉米品种,为促进会宁半干旱地区全生物降解地膜替代普通地膜种植方式的进一步转变提供科学依据。以引进的11个抗旱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全生物降解黑色地膜及全膜双垄覆盖沟播技术,测定和分析玉米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产量、SPAD值及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在种植密度为6万株/hm2时,先玉1483折合产量最高,为9 584.1 kg/hm2;MC703、迪卡C1563
摘要:研究干旱缺水对饲草型小黑麦生物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筛选出适宜陇中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抗旱小黑麦品种。以4个小黑麦品种(系)为供试材料,分别测定正常供水和干旱缺水对小黑麦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供水处理相比,干旱缺水显著降低小黑麦鲜草产量、干草产量、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降低幅度分别为25.25%~29.71%、23.82%~29.19%、23.99%~30.41
摘要:研究水氮耦合对膜下微喷灌制种玉米产量及水氮利用率的响应,实现制种玉米高产和水氮资源的高效利用。于2022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张掖节水农业试验站以灌水量为主处理(2 700、3 600、4 500 m3/hm2)、施N量为副处理(0、120、240、360 kg/hm2),分析了膜下微喷灌条件下不同水氮耦合模式对制种玉米产量及水肥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微喷灌溉条件下,增加灌水量和施N量均能有
摘要:利用小麦间作蚕豆体系作物生长动态数据和Logistic生长曲线,为小麦和蚕豆单作与间作体系下作物间相互作用提供科学依据。对不同氮水平下小麦、蚕豆单作和间作体系的生物量动态变化规律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间作处理因作物间的竞争生长速率比均呈竞争恢复的抛物线趋势,2种施肥处理的单作蚕豆均早于间作蚕豆达到最大生长速率,小麦成熟后对蚕豆的竞争减小,蚕豆的生长速率增强;相同种植模式下施氮处理对蚕豆的生物量
摘要:研究天水苹果不同采收、贮藏期元帅系苹果和富士苹果果实、脆片品质对比分析,为果实的生长、贮藏加工提供依据。以宫崎富士为对照,对天汪1号、俄矮2号、阿斯、首红4个元帅系苹果的果实及脆片进行了加工适用性评价。结果表明,4个元帅系苹果不同采收、贮藏期果实硬度均小于或与宫崎富士相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采收前期低于宫崎富士,贮藏后高于或与宫崎富士相当;从采样到贮藏期总酸含量均低于宫崎富士,固酸比远高于宫崎
摘要:醋酸菌是果醋发酵过程中产生醋酸及其风味衍生物的重要微生物,具有耐醇性或耐温性的高产酸醋酸菌对提高发酵型果醋质量意义重大。为了解决沙棘玫瑰醋风味品质差的问题,筛选适合发酵的醋酸菌,为促进沙棘玫瑰醋风味品质的提高及研发复合发酵菌剂提供理论支持。以浙江玫瑰醋醋醪为菌源,筛选出适合沙棘玫瑰醋生产的高产酸专用菌种。结果表明,根据菌落形态及生理生化试验分离筛选出4株高产酸醋酸杆菌(Acetobacter
摘要:通过研究河西地区水肥一体化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对不同饲用玉米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河西地区饲用玉米高产栽培及品种筛选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选用饲用玉米品种垦玉1608、正德305和豫单1851进行了不同种植密度(7.5万、9.0万、10.5万、12.0万株/hm2)比较试验,在玉米籽粒乳线达到1/2时测定全株玉米相关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饲用玉米品种与种植密度的交互作用
摘要:通过探索有机生态型废旧基质的资源化、无害化利用新途径,使河西灌区有机生态型废旧基质得到资源化循环再利用。以辣椒品种美国红为指示作物,在河西绿洲灌区灌漠土区研究了有机生态型废旧基质还田对辣椒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废旧基质30 t/ hm2+80%常规施肥(N 300.0 kg/hm2、P2O5 96.0 kg/hm2、K2O 72.0 kg/hm2)时,辣椒折合产量最高,为32 340 k
摘要:兰州百合是中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之一,为促进兰州百合产业中优质脱毒种苗的高质量标准化生产,根据国家及行业标准,结合多年试验和生产经验,从适用范围、苗体选择、炼苗方法与培养条件、后期管理等方面总结制定了兰州百合组培脱毒苗炼苗技术规程。本规程的制定可提高兰州百合组培脱毒苗移栽的成活率,以期为规模化生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兰州百合;脱毒苗;炼苗;组织培养;移栽;技术规程 中图分类号:S6
摘要: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林果花卉研究所针对甘肃省桃产业发展过程中对新品种的需求,通过多年的培育,选育出了品质优异的晚熟桃新品种陇金5号。从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品种来源、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品质性状指标及栽培技术要点等方面对其规范,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甘肃省桃产业发展。 关键词:桃;陇金5号;品种特性;植物学特征;技术规程 中图分类号:S662.1 文献标志
摘要:通过甘肃省特定气候特征条件下温室大棚羊肚菌越冬茬栽培技术的系统试验、优化提升和生产示范,发挥设施羊肚菌越冬茬栽培在环境调控和瓜菜轮作衔接方面的优势。从范围、术语和定义、规范性引用文件、场地要求、栽培茬口、品种选择、栽培流程、栽培技术、生产档案等方面总结提出了设施羊肚菌越冬茬栽培技术,以便推动羊肚菌产业化和标准化有机结合,实现“标准化”助力羊肚菌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羊肚菌;设施栽培;越冬茬
摘要:重茬果园再植障碍已成为制约果树更新换代和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为规范重茬果园标准化管理,通过对重茬果园土壤改良技术的多年试验,研究总结了山地重茬果园土壤绿色改良技术规范。从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定义、土壤绿色改良、抗重茬砧木选择、脱毒苗栽植等方面规范了重茬果园土壤改良技术,为山地重茬果园标准化管理和林果产业高质量绿色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重茬果园;再植病;土壤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