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时代命题,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作为长期执政的百年大党的政治清醒和历史担当。作为现代政党政治语境下的一个基本范畴,执政能力是指执政党建构并运用国家权力系统及其制度规范执掌国家政权,实现政治目标的能力。提高党的长期执政能力的关键点在于“长期”,即如何实现党的执
摘要:复兴共产主义是当代西方左翼学者的基本理论诉求。巴迪欧的“共产主义假设”强调平等理念的现实化,突出对平等理念的不懈坚持。齐泽克的“从头开始”将共产主义力量归于四种主要对抗形式,尤其是被排斥者与吸纳者之间对抗的革命化。哈特、奈格里主张的“共者”,强调共产主义源于非物质劳动主体的自主性反抗。朗西埃“共产主义的非现实性”则希冀不断以平等的力量反抗资本主义的治安结构。西方左翼学者复兴共产主义的路径可以
摘要:韩炳哲提出“自我剥削”表现为功绩主体通过自我实现陷入过量“肯定”陷阱,造成劳动者在时间、空间和精神上的三重困境,其生成原因可归结为非物质劳动的时空扩展、阶级对立的消逝和“精神政治”的危机。在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视域下重释“自我剥削”问题,可以发现其弱化了劳动产品在资本循环中的地位,忽视了资本增殖逻辑对劳动过程的规制。本质上资本与劳动的对立仍是“自我剥削”产生的根本原因。因此,需要发挥社会主义制
摘要:“消灭自身”是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出的关于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身的经典论断,这一论断的形成与青年马克思的成长背景、思想转变和当时德国状况紧密相关。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以不同语境下的“消灭”为线索,在“消灭这个敌人”、“消灭哲学”的基础上提出“消灭自身”的论断,将政治解放、哲学解放的逻辑终点指向了人的解放,肯定了无产阶级承担着人类解放的使
摘要:党内组织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组织建设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是新时代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的“魂”之所在。党内组织文化依托组织体系的健全、组织原则的落实、组织生活的开展、组织纪律的执行,表征为“组织体系文化—民主集中制文化—党内行为文化—党内监督文化”四维一体。新时代加强党内组织文化建设需建设以先进性和纯洁性为导向的组织体系文化、以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为导向的民主集中制文化、
摘要: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根本政治保证,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内容。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国家长治久安和民族凝聚力。新时代党的文化领导权建设面临着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冲击、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互联网“最大变量”的影响、党员干部宣传能力不足等现实挑战。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不断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要坚持从旗帜鲜明讲政治、加强党对网信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扬党
摘要:新国潮消费文化是一种显著的社会文化现象,同时是身份认同的价值表达。作为一种象征含义丰富的符号体系,它对当代青年群体的文化认同构建具有重要意义。青年通过消费行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度体验与学习,在消费的同时接受文化的熏陶与教育,“新国潮”展现出独特的文化育人价值。但在全球化的冲击、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联系弱化的情况下,新国潮消费文化发展中存在消费力结构单一、文化产品雷同、品牌价值不足等问题。
摘要:对人的阐释和对人的关系的研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儒家思想的共通之处,儒家思想将人的自我实现置于与他者的关系互动之中,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出发,基于社会关系把握人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高度的契合性,从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出发,梳理儒家传统“礼”的形成发展,必然牵涉人的关系或关系建立的过程,反映了人的交往需要和人生命意义的展开。对儒家传统“礼”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从实
摘要:《共产党宣言》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公开说明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光辉文献,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政治动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还蕴含着意识形态话语权生成的独特力量。马克思、恩格斯立足阶级斗争,依赖无产阶级政党,通过核心概念的创设和对绝大多数人利益的维护,推动了无产阶级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形成;并经由主观与客观、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深刻阐释,明晰了无产阶级意识形态话语的生成论域、表达资格、传播条件以及赋权核
摘要:中国环境治理实践蕴含主体多元、场景复合、领域多维等丰富的特质,以整合性的制度分析框架勾勒出环境治理全景,有助于厘清环境治理中诸多制度要素之间的缠结关系。在“制度环境—治理体制—个体/行动者”三层制度框架之内,第一层面的制度环境为环境治理带来政治、法律、市场、文化观念上的全局性影响;第二层面的治理体制界定环境治理主体、治理对象与治理方式,直接形塑实际的环境治理样态;第三层面的个体/行动者为实现
摘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将深刻丰富高质量发展理论内涵,引领理论创新新趋势;优化经济结构布局,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新进程;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和谐共生,助推绿色发展新路径;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拓展世界经济发展新空间。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兴起虽带来无限机遇,却也衍生出新型人才供需的结构性失衡、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就业结构变化带来的社会稳定
摘要:数字技术改进了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重塑了劳动过程。在数字化时代生产方式发生变化的过程中,资本借助数字技术、利用数字劳动实现对劳动者更全面、更隐蔽的控制。一方面,数字技术重构了传统的劳动分工模式,创造了灵活多样的工作形态和就业机会;另一方面,资本支配力的持续强化,加剧了劳动者异化、劳动力去技能化、劳动市场两极分化等问题。我们要充分认识数字资本主义蒙蔽人的虚假表象,立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摘要:智慧养老服务是数字化时代技术迭代更新、居民养老需求多样性和服务供给多元化等多种因素共同驱动的结果。依托“数据驱动”“平台赋能”“技术扩散”等优势,智慧养老重塑服务供给内部结构、业务流程和主体间关系,不断提升养老服务效率,增强养老服务供给的精准化、智能化、个性化。当然,智慧养老服务作为科技与民生领域的一项新生事物,也面临着来自老年人经济资源禀赋不足、政府供给网络建设滞后、企业技术服务效能低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