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是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升华,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中国式现代化的学术研究是学界近年高度关注与聚焦的前沿和焦点论题。借助文献计量软件对近20年来源于CSSCI期刊相关主题研究论文进行可视化数据分析,从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发文期刊、发文数量、发文热点、科研基金等维度探究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景。研究发现,中国式现代化
摘 要:在文化现代化的背景下,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建构展现出鲜明的历史逻辑与现实原则。历史逻辑上,中华文化主体性建构是一个自我更新的过程,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现代化发端、确立以及巩固的历程,最终完成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体现了自我更新的连续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在现实原则方面,中华文化主体性建构强调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强调立足“现实的人”,以及发展自身应有的全球文明视野,从而确保中华文化主
摘 要: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理论命题,源自于马克思主义对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性展望,吸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精神富裕思想的基因内核,赓续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接力谱写精神共富华章的初心使命,对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新时代长征之路上,要注重通过物质奠基、教育引导、思想武装、观念驱动、文化铸魂等现实路径,多措并举地推动
摘 要:中华文明在发展中呈现出五个突出特性,即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和平性、包容性。连续性是首要特性,与其他四个特性一起表现为中华文明的系统特性。连续性是其他四个特性的基础;其他四个特性则共同推动中华文明连续。中华文明的五大特性相因相生,相互统一。以系统论的视角来看中华文明五大特性的互动机制,可以深化对中华文明的全面理解。 关键词: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系统论;生成理路;人类文明新形态
摘 要:生态旅游新质生产力是通过科技创新引领、要素资源整合、产业改革升级等方式,在自然承载力范围内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效率,推动生态旅游转型升级的一种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新理论。新质生产力可以为海南省生态旅游智慧化、个性化、高效化的发展提供新的理论思路。顺应时代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方向,海南生态旅游需要借助新质生产力实现创新发展,产业全面转型升级。为此,本文研究海南生态旅游新质生
摘 要:新质生产力与新质战斗力的高效融合,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不仅有助于重构国际正义体系,推动新兴领域战略能力建设,还能统筹经济发展与国家安全,进而把握战略主动权。虽然新质生产力与新质战斗力看似分属不同领域,但实则同根同源、相生相长,二者在构成要素、技术基础、产业体系以及发展需求等方面,均存在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坚持问题导向,以前瞻性的视角深入研究二者高效融合的内在机理,并基于
摘 要:新质生产力是我国根据当前发展阶段和发展条件的变化对生产力规律所作出的最新认识,同时也是应对我国经济发展问题和人口结构转型的实践要求。美好生活的需要推动着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新质生产力作为数字时代下生产力的新质态,一方面改变了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对劳动者、劳动工具以及劳动对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彰显了人的本质力量,使
摘 要: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是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客观需要,是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准则,也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必要任务。推进高校思政课改革必须遵循内容结构、教学形式、育人效果“三位一体”的原则,从理论、教学、实践三个维度共同发力,构建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教学新格局。结合各课程特点,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系统融入教材内容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