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为一种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理论、传承中国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汲取西方生态思潮有益成果,并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生态观,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观有着与西方现代化的生态观相异质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价值立场,表现出独特的中国风格、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即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的辩证统一、生态文明与政治文明的内在融合、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摘 要] 乡村振兴战略植根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探索,是契合中国农村发展规律、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农村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整体现代化的基石,乡村振兴以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为靶向,成为重构“三农”在现代化格局中关键地位的战略重心。因此,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要从国家战略层面树立新现代化观、新发展观、新生产力观、新文化观、新安全观,以
[摘 要] 在深度老龄化背景下,劳动年龄人口比例的下降与老年人口比重的上升,为我国改革退休制度创造了关键契机。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可在一定程度上激活存量人力资源潜力、优化劳动力结构,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能。本质上,延迟退休是为了解决日渐延长的生命周期与劳动周期的错配,但也面临着代际就业挤出效应、行业适配性与健康风险并存、制度配套不足与衔接缺失等挑战。基于此,从劳动力市场视角推进我国延迟退
[摘 要] 当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已完成修改,配合其中新增的监察强制措施,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关于监察强制措施与刑事强制措施衔接的适用规定,是实现两种措施高效衔接的必然要求。现行相关法律法规仅为两种措施衔接提供了原则指引和简单规范,难以破解实践中存在的诸多衔接困境。例如,监察调查阶段适用监察强制措施的排他性以及两种强制措施体系间匹配适用难题、移送审查起诉阶段两种强制措施衔
[摘 要] 告知承诺制作为“放管服”改革的关键举措,对推动政府职能转型、优化营商环境等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政策工具-政策目标-政策主体”的三维分析框架,对N省告知承诺制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后发现,告知承诺制执行存在政策工具结构不均衡、政策目标组合前瞻性不够、地方单位自主性不足等现实困境。为此,可从均衡配置政策工具、优化政策目标组合、增强地方政策实施自主性等方面系统提升告知承诺制的执行成效。
[摘 要] 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既重塑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又催生了“数字社会主义”这一新兴理论范式。西方学者对数字社会主义的理论建构虽具创新性,却陷入技术决定论、改良主义或空想性制度设计的误区。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剖析可知:数字技术在资本主义应用中,会加剧劳动时间剥削,引发效率异化与价值贬损。数字霸权拆解传统协作模式,掩盖价值创造过程,使数字技术沦为资本权力支配载体。作为生产关系在数据
[摘 要] 在数字资本主义时代,基于数字劳动的国际分工,跨国数字公司可以通过剥削不同国家、不同空间、不同工作条件下的工人而积累资本。数字劳动有多种可能形式,众包平台是其中一种较有代表性的形式。研究表明,数字资本主义延续并深化了传统资本主义的剥削逻辑:它将技术异化为统治工具,使工人沦为平台的附庸,加剧了财富与贫困的两极积累。这种模式以工具理性为核心,通过量化一切实现资本积累,却消解了社会关系与
[摘 要] 深度媒介化时代正深刻重塑童年,催生了“成人化儿童”现象。这一现象具体表现为:儿童在智识上过度依赖工具,导致认知深度退化、创造力塌缩;身份认同上模仿成人话语却陷入“阈限状态”,既不被成人世界接纳又疏离同龄人,引发认同异化与焦虑;经济活动中成为“数字童工”,身体被符号化消费,童年被裹挟进资本增值链条;行为模式上呈现双面展演,线上展露真实自我,线下则扮演乖小孩迎合成人期待。其成因体现在
[摘 要] 在中国式现代化和教育高质量发展语境下,高质量党建正从“组织保障”转向“价值内核”,为高校思政课教学内涵式发展注入动力。高质量党建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系统强化组织体系的动员力、政治功能的穿透力和思想引领的聚合力,旨在将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育人治理优势。高校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则体现为从知识中心主义向价值引导、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主体转变、从形式合规向实效生成的系统跃迁,三者是逻辑递进、结构耦合
[摘 要] 新时代“枫桥经验”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典范,其“党建引领、源头治理、群众路线”的核心价值为高校学生社区建设提供了创新思路。面对学生需求多元化与传统管理模式滞后、思政教育渗透不足与技术赋能欠缺等现实困境,可通过构建多元共治格局、建立矛盾预警机制、深化三全育人模式、整合智慧服务平台等实践路径,将“枫桥经验”有机融入学生社区治理,推动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符合青年特点的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