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抗战的硝烟虽已散去,但伟大的抗战精神仍光芒如炬。这场持续14年的民族解放战争不仅是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也是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向全世界鲜明昭示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伟大真理。传承抗战精神并非简单复刻历史场景,而是应把握好历史唯物主义在新时代实践中的生动延续与创新,从中
[摘 要] 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历程中不断深化对党的纪律建设的认识。建党以来,党在加强纪律建设方面积累了如下基本经验:以党的创新理论驱动,为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提供科学指引;把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结合起来,以严明政治纪律带动各项纪律全面从严;坚持强化纪律刚性和纪律自觉相结合,激发遵守党的纪律内生动力;以系统思维管党治党,推动党的纪律建设与其他党建布局同频共振。新
[摘 要] “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决定了我国有必要探索经典模式之外的农业现代化路径,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江汉平原H村在“小田并大田”改革基础上,探索出一条以农民为主体的内生式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有效助力了乡村振兴。该道路以优化和巩固“自种户+扩大规模经营户”的自发秩序为核心,从破解土地细碎化困境、强化村社集体统筹功能、发育现代化的社会化服务、促进扩大规模经营户的稳定发
[摘 要] 当前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已步入深水区,面临多元主体协同效应发挥不足、农村电商与农业生产及农产品加工环节衔接不紧密、县域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滞后、电商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不高、销售形式较单一、县域民族民俗特色优势未能充分发挥等问题。为持续激发农村电商活力,亟须以县域为单位,从主体协同、产业融合、物流完善、品牌建设、销售创新五个维度综合施策,并借助数字技术深度赋能,全面提升农村电商在生产、流
[摘 要] 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无缝衔接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在乡村产业发展过程中,单纯依靠政府行政主导抑或放任市场自主发展,都存在一定局限性。从地方政府干预产业发展的实践来看,S市的蔬菜产业发展先后经历了行政引领、服务供给和治理回应三种干预方式,为推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衔接、促进乡村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制度性支撑。研究表明,“嵌入式耦合”可作为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衔接的实现机制。一方面,地方政
[摘 要] 推进法务管理、合规管理、风控管理与内部控制四大体系的一体化建设,是国有企业贯彻落实法治央企建设的一项前瞻性、探索性的管理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国有企业一体化建设经历了从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融合,到法务管理与合规管理的融合,再到四大体系一体化运行的发展历程。法务管理、合规管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这四大职能在本质内涵和运行逻辑上具有同质性、在组织架构上具备耦合性、在
[摘 要] 医保基金监管面临监管对象众多、数据庞大等挑战,传统人工模式难以适应。保险行业具备技术、专业和资源优势,引入保险公司作为第三方力量参与医保监管,可弥补医保基金监管资源不足的问题。数字化转型为保险公司参与医保基金监管创造条件,保险公司通过构建智能化监管技术体系、创新第三方监管服务模式等数字化手段,有助于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增强效果,进一步构建医保基金全流程监管体系。今后,一方面要修订
[摘 要] 新时代提升思政引领力是实现教育强国战略的核心命题。当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以及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使人们的思想观念日益多样化,思政引领力的提升面临严峻挑战。提升思政引领力在巩固党的执政根基、培育时代新人、凝聚社会共识、应对全球话语博弈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应从实现“工具理性”到“主体间性”的范式跃迁、将“三维叙事”融入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以数字孪生技术赋能精准思
[摘 要]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势与政策”课程承担着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深入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重要使命。然而,当前该课程在教学实践中仍面临教学预设趋同、实施过程程序化、内容呈现表层化等问题。胡塞尔现象学所倡导的“回归生活世界”“本质直观”“现象学反思”等核心思想,为破解上述教学困境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与方法论启示。基于此,应从三个方面优化“形势与政策”课程教
[摘 要] 作为学校场域中参与广泛、使用频繁的交流形式,教师非正式信息流通具有隐蔽性、主观性及反差性特征,是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其生成与传播根植于传统管理文化,又契合学校组织变革的现实需求,并与教师的社会属性密切相关。此类信息虽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学校治理,但也可能引发教师幸福感下降、创造力抑制及校园秩序紊乱等负面效应。因此,可从理念引导、制度构建、素养提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