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开展研究型审计为必由之路, 要求审计机关做实研究型审计。研究型审计的基本理论模型是“政治—政策—项目—资金”和“资金—项目—政策—政治”的双向贯通、 首尾循环、 正反可逆模型, 具有定位精准、 宏微结合、 顶天立地、 切中本质的特征。该理论模型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包含的坚持人民至上、 坚持守正创新、 坚持系统观念、 坚持目标导向
【摘要】2024年9月24日, 国际影响力估值基金会发布了《一般方法论2号: 影响力计量与估值技术》(征求意见稿), 明确了对影响力进行估值应建立在影响力路径的逻辑之上, 具体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估值时对数据要求和影响力驱动因素的识别, 其中数据可以来自一手或二手的实际数据, 也可以采用估计方法, 如外推数据法、 混合法、 投入产出法、 生命周期估计法、 物质流分析法和生产率法等; 第二步是
【摘要】近年来, 评级机构对作为企业非财务信息重要组成部分的ESG信息愈发关注。利用2011 ~ 2022年发行公司债的A股上市公司样本, 检验ESG信息披露对发债企业主体信用评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 ESG信息披露能显著提高发债企业主体信用评级; ESG信息披露主要通过信息渠道、 保护渠道和声誉渠道对企业信用评级产生影响; 在非国有、 非“四大”审计以及盈余管理程度较低的企业中, ESG信息
【摘要】伴随着数字“新基建”的迅猛推进, 企业逐渐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步伐, 致力于推动内部数据资源会计处理流程的全方位高效运行。本文首先分析“LLM+RPA”与企业数据资源会计处理的融合基础; 然后剖析基于“LLM+RPA”的企业数据资源会计处理一体化平台构建的原则, 并设计包含问答指导与报表展示层、 资源处理与运营管理层、 数据治理与安全管控层的企业数据资源会计处理一体化平台, 以实现对企业
【摘要】在数字技术与供应链深度融合的背景下, 厘清供应链数字化赋能企业环境责任履行的作用机制对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3 ~ 2022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 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供应链数字化对企业环境责任履行的影响。研究发现, 供应链数字化通过增加环境信息披露、 缓解环境资源约束和提升环境治理水平的路径, 显著促进了企业环境责任履行, 且存在正
【摘要】过度的盈余管理不仅会误导投资者的决策, 也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以2010 ~ 2022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 研究盈余管理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盈余管理程度与企业价值显著正相关, 杠杆率在两者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且表现为遮掩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 非国有企业盈余管理对杠杆率的正向影响作用更强, 而国有企业杠杆率在盈余管理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中所发挥的遮
【摘要】企业韧性反映了企业有效抵御危机并恢复生机的能力, 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保证, 如何增强企业韧性日益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高阶梯队理论, 以2017 ~ 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 从理论与实证层面探讨董事会多元化对企业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 董事会多元化能显著增强企业韧性。中介机制检验发现, 董事会多元化主要是通过提高董事会监督职能和咨询职能的有效性增强
【摘要】本文借助申银万国和宏源证券的合并事件, 研究金融资源整合背景下共同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基于2007 ~ 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 实证研究发现金融机构的合并将导致企业共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上升, 并通过知识溢出效应促进企业创新产出。具体而言: 申银万国和宏源证券合并之后, 共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上升, 企业因共同机构投资者联结到更多同行业其他公司, 加强了企业间的信息
【摘要】ESG评级分歧在资本市场上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该分歧不仅困扰着投资者决策, 还会影响企业的行为决策。本文以2015 ~ 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 检验ESG评级分歧对企业避税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 过大的ESG评级分歧会促使企业实施更多的避税行为, 且降低信息透明度和加剧融资约束是产生该刺激效应的重要传导路径。异质性检验发现, 在非重污染行业、 非高科技行业以及税收
【摘要】本文以2010 ~ 2020年沪深A股上市家族企业为样本, 检验家族企业创始控制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 相比于非创始控制型家族企业, 创始控制型家族企业的ESG表现更好, 即创始控制对家族企业的ESG表现具有积极作用; 家族化年限强化了创始控制对企业ESG表现的正向影响, 而股权制衡度则会负向调节两者之间的关系。机制检验表明, 创始控制通过降低代理成本和缓解融资约束来提升家族
【摘要】满足财务报告主要使用者的需求是利润确定与列报的重要考量, 本文立足公认的财务报告主要使用者, 分析其利润信息需求, 探讨利润确定与列报的改进思路。为满足财务报告主要使用者评价企业经营绩效的共性需求, 应重点确定和列报企业经营活动已经获取的成果——毛利和经营利润; 为满足财务报告主要使用者的个性需求, 应重点确定和列报可供母公司普通股股东分配的净利润、可供债权人分配的息税前利润, 以及可供
【摘要】绿色金融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组成部分, 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促进绿色金融现代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绿色金融现代化对审计监督需求的基础上, 结合绿色金融现代化的特征, 主要从治理模式、 治理方法和治理结果等方面构建促进绿色金融现代化的审计监督体系。治理模式要求政府和金融机构协同治理, 政府把握宏观方向, 制定相关政
【摘要】在信息化、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 网络基础设施不仅是沟通的桥梁, 更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新质生产力代表。自2013年实施的“宽带中国”战略, 作为信息消费的重要平台, 对我国未来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本文以该战略下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 以2010 ~ 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 实证检验其对审计质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能显著提升试点城市上市公司的审计质效
【摘要】本文基于动态能力理论, 选取中建环能、 北大医药和宗申动力三家专精特新企业为研究对象, 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 探究专精特新企业在面对外部环境恶化时所采取的不同发展策略, 探寻其在谋求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相似与不同之处。通过编码进行质性分析, 产生聚合维度, 结果表明不同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起点类似, 但企业的感知能力、 抓取能力以及重新配置能力有所差异, 由此形成了“专业化”和“创新型”两
【摘要】本文选择科创板首例因重大违法而被强制退市的公司紫晶存储为案例, 通过分析其IPO过程中审核问询“一问一答”所展示的内容, 以及保荐机构中信建投在辅导企业上市过程中的表现, 探究注册制改革背景下以强化信息披露为核心的上市审核问询制度以及旨在压实保荐机构资本市场“看门人”责任的保荐机构跟投制度的实施效果与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 从信号传递视角看, 多轮次IPO审核问询很可能是对IPO公司信息
【摘要】多元化经营作为企业管理领域的重要话题, 是否会对企业的资本市场表现产生影响?本文基于2010 ~ 202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 实证检验企业多元化经营与股票流动性之间的关系, 以及这种关系在不同情形下的差异。研究表明: 企业的多元化经营会显著提高其股票流动性;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抑制多元化经营对股票流动性的正向影响; 在非国有企业及信息披露质量较高、 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的企业中
【摘要】我国实现碳达峰目标需要高耗能产业转型升级, 与之相关的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可积极倡导各领域产业以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 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进行低碳发展。本文通过揭示产业政策驱动企业绿色创新的三种动力机制——创新激励响应机制、 创新资源配置机制和创新环境培育机制, 将产业政策驱动企业创新质量提升的研究转入多维度、 多层次的系统性综合分析, 从产业政策制定和实施的不同环节建立健全动力机
【摘要】基于TOE 框架, 以158 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案例样本, 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和必要条件分析(NCA)混合方法, 从绿色创新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探究技术条件、 组织条件和环境条件如何联动匹配影响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 归纳出“全要素协同”“技术补贴”以及“内外双重支持”三种实现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增量提质”的驱动模式。研究结论有利于揭示制造业企业绿色创新数量质量双提升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