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离不开数据、算法和算力组成的“三驾马车”。其中,算法作为激发算力潜能与实现数据价值的重要技术环节,是推进“人工智能+”进程与新质生产力形成的核心驱动力。与数据要素市场相比,算法市场的商业化进展明显滞后,其交易机制和市场结构尚缺少系统深入的研究。文章探讨了算法市场的交易标的、市场结构及其关键特征,梳理了算法确权保护和算法流通机制方
摘 要: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消除贫困是国家贫困治理的核心目标,也是通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文章运用量化文本分析方法,对1978—2020年间402份国家层面发布的扶贫政策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贫困治理经历了多个重要的转变:首先,治理对象从“贫困县”和“贫困村”逐渐转向具体的“贫困户”;其次,治理主体从“政府包揽”逐渐转向“各方联合参与”;第三,治理模式从“输血式贫困治理
摘 要:当前中国正积极探索构建符合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央银行制度,完善符合国情的宏观调控体系。推动货币政策调控方式适时转变,是促进宏观金融调控同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相适应的重要一环。文章从基础货币投放机制、价格型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利率调控模式、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及传导机制等角度,对中国货币政策调控方式转型的代表性研究进行了系统归纳和总结。与此同时,文章从基础货币注入主渠道的优化方向、操作目标的选择与培育
摘 要:为应对当今世界经济复杂变化,我国货币政策调整速度和频次有所加快,市场主体的预期与行为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文章基于我国2007—2022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样本,采用TVP-SV-FAVAR模型、主成分分析法与MCMC算法估计中国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并结合实物期权理论框架,实证分析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货币政策不确定性提升会显著增大企业非效率投资,企业可能出现投资过度或投资不足的
摘 要:如何有效提升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是决定中国制造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从地方政府的政策偏好视角探讨区位导向性产业政策的制定逻辑和实施效果,有助于提高地方政府区位导向性产业政策制定效率、增进与其他相关政策的协调性。文章基于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文本,创新性地测算了地方政府的区位导向性产业政策偏好,并考察了其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样本期内,地方政府的区位导向性产业政策偏好
摘 要: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协同发展在税收系统中表现为两者共同推动经济发展和财税增长,相互关系体现在企业税负结构的变动:在共同的财政压力背景中,一方主体更易化解压力就意味着另一方主体实际税负减轻。文章用2008—2022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做验证,证实国有企业的发展对民营企业的实际税负是有影响的,经过固定效应模型和一系列检验后结论是稳健的。研究发现,国有企业的资产和数量占比均显著降低了民营企业的实际
摘 要:数字服务贸易壁垒作为新型贸易保护方式,对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境内的生产共享活动产生重要影响。文章基于2014—2016年OECD数字服务贸易限制性指数和OECD-AMNE国际投入产出数据库的数据,借鉴能够测度跨国公司生产活动的扩展的全球价值链生产分解框架,探讨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对跨国公司在东道国(以中国为例)境内生产共享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服务贸易壁垒抑制了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境内生产共
摘 要:数字技术改变了企业竞争基础,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文章基于最优区分理论视角,识别了企业应对数字化趋势的趋同性和差异性的数字技术采纳策略,并鉴于技术阶段作为企业最优区分的情境要素,以美国行业为技术标杆,基于2010—2021年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不同数字技术采纳策略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不同技术差距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纳入数据要素后,测算得到的我国企业TFP显